客户服务中心(7×24):    0537-2601466 邮箱:xinbaoli666@163.com
地址:山东省济宁市万达写字楼712室

和我联系吧
178软文网(178rw.com)-士兵为你流泪:那些年,独身一人在德国打拼的回忆

软文写作--士兵为你流泪:那些年,独身一人在德国打拼的回忆

  

  【故事点评】我虽然不认识主人公,只是听过名字。这样的故事在侨乡有千千万,知道很苦,但第一次知道是这么苦,生活不易啊,真的小一辈不会体会到的,明天要给我家不争气的小不点好好看看,社会在发展变迁,物质极大丰富,但是一些优良传统真的希望能一代代传承。

 向朱总致敬!向一切美好的事物致敬! 选自《士兵为你流泪》by 朱健 点击阅读全文

  阿源,"无知识、无外语、无技能"。要打工,只能在餐馆里,以"最低"价格,寻求最劳累的洗碗工。

  他沿着街,寻找有中文、有中华原素的歺厅。

  科隆,是欧洲著名的城市,也是福建人涌入较多的城市。简单劳动力已大大供过于求,一职难求。

  已经是,第15天了。

  阿源已走遍了科隆大街小巷。所有的中餐馆,他已二次登门求职了,但仍未找到工作。

  阿源失望、沮丧、难过透了。但他不抱怨家,更不抱怨母亲。只责怪自己,找不到养活自己的饭碗。

  阿源,第三次推开一个叫"中国龙"的饭馆。店老板挺怜悯阿源。

  问阿源,"到我家,做装修,没有工钱,但管饭、管住,做不做?"

  阿源生怕老板改口。满口答应,"做,我愿意做。"

  德国,最贵的是人工。装修工人的工资,是很贵的。所以,许多人家装修,都是自己去做。

  老板姓林,福清县人。叫阿源去家里装修,即收留了同乡,又省了工钱。

  乡情和省钱,二者为一。

  阿源,为了生存,甘愿白干。

  吃饭和生存,合二为一。

  阿源,为了生存,用劳动换取一日三餐,几碗米饭,当下,他已十分满足了。

  阿源,美丽的梦想,先养活自己。然后,再挣钱,寄给家里。

  他十分珍惜,眼前工作机会。泥水活、木工活、漆工活,样样都十分卖力。

  一日,阿源一失手,锒头砸劈了手指甲。十指连心,痛的跺脚,但他一声不响。

  鲜血直流,顿时染红了地板。

  一个十六岁的大男孩,在异国,用鲜血,见证了,养活自己,是如此的艰辛。

  这世界很怪。有多少家庭条件甚优。但,十六岁男孩,还在撒娇、耍赖?二十六岁大男人,还在埋怨、啃老?

  困难的孩子,早当家。逆境的孩子,早懂事。

 

  阿源与餐馆阮老板

  【 为了,鞭炮炸响声 】

  林老板人还不错,装修结束后,给阿源介绍了一个新"东家"。

  新"东家",姓阮,越南人,会中文,会粤语。见工时,阮老板开门见山。描述了职业生涯规划。

  阮老板说,"先当洗碗工,然后根据表现,升为打杂工、二厨、大厨。"

  "洗碗工,前三个月,没有工钱。第四个月后,每月三百马克。以后,根据表现加工钱。每天,工作十四个小时。"

  阿源,一个"三无"人员。他根本没有要价、议价的话语权。

  根据德国法律,超八个小时工作是犯法的。并且有最低工资标准,否则犯法。

  以阮老板给阿原安排的工种、工时,按德国公开标准计算,阿源每月应有四千马克的报酬。

  "0"与 "4000",天壤之别。这就是潜在水里,赤裸裸的圧榨和剥削。

  资本,伊始,就是残酷的。

  金钱,从来,就是无情的。

  为了挣钱,寄回家。"三无"青年阿源,干起了洗碗"劳工"。

  德国餐厅,卫生监督很严。

  碗,要洗三遍。一遍热水,一遍洗剂,一遍冷水。然后烘干。每天,要洗堆积如山的碗,十四个小时工作下来,腰都断了,话都不愿多说一句。

  此时是冬季。每天,十四个小时,洗剂、热水、冷水,不断交替、浸泡。

  阿源,双手生满了冻疥,十指全是血痂。

  阿源在日记中写道:今天去看了医生,医生给我手涂抹膏药,又包扎了伤口,嘱咐不要碰水。可洗碗是我的工作,我该怎么办?实在没办法啊!

  阿源日记:妈妈,客人都走了,店打烊了,又剩我一个人了。

  窗外,黑洞洞的。这活,还有一堆。

  妈妈,我现在好想你,好想你。我真的撑不下去了,你救救我好吗?

  我知道,咱们那现在己经天亮了,你又要出门打工去了。我好想好想,回去,跟着你一起打工。

  好妈妈,我真的受不了,我要回家。我再也不能离开你了。

  终于熬过了三个月。阿源人生第一次,领到了工资。终身难忘的,300马克。

  七个月的苦难,换来了第一份工钱。

  七个月的苦水,浇出伤痕累累之果。

  阿源已经计算了无数遍了,300马克,可兑换人民币是1830元。

  在1992年,这比县长工资还高一倍。一想到这,他的心就宽慰多了,甚至还有一点小兴奋。

  300马克,还没捂热,阿源就寄给了妈妈。并留言。"妈妈,这是我第一个月工资,以后我每个月都会寄回家。"

  阿源知道,在家乡,反馈父母,这是男儿长成的标志,是孝子贤儿的体现。

  福建沿海乡村,仍保留几百年风俗。以前,闯南洋,下东洋。一成功落脚。家人便燃放爆竹庆祝。

  母亲,收到阿源汇的工资。按照当地习俗,好好放了十六挂鞭炮。

  齐鸣、炸响的鞭炮声,向乡邻们报喜,家中十六岁小儿,已成长为男儿,一个顶梁柱诞生了。

  母亲,含辛茹苦16年,咬牙坚持,将儿子放逐天涯,就是为了在狂风暴雨中,将阿源摔打成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儿。

  母亲,十六年,就是为了听到这齐鸣、炸响,自豪乡邻的鞭炮声。

  这就是,福建乡村,几百年,代代相承的激励文化,在炫耀中,寻求??进的动力。

  吃苦咽难,永不放弃,永不言败,都是为了鞭炮声,光宗耀祖,风光乡邻。

  这鞭炮之声,有多少血泪,多少委屈,多少苦水。只有母亲和儿子,心心相知。

 

  阿源在餐馆打工

  【 受人尊重的中国男孩 】

  阿源,他心里明白。他唯一的本钱,就是要勤快、要吃苦。他住在店里,永远是第一个干活的人,最后一个收工的人。

  老板,就是老板。永远是喜欢,勤快、吃苦的伙计。几年后,阿原晋级到了大厨。

  阿源,用一年半的时间,就替妈妈还完他的路费,15万人民币。

  为了纪念这一天,他特意去了科隆大教堂,并拍了一张意味深长的照片。

  看着大教堂,阿源百感交集。他是揣着美丽梦想,从家乡出发的,落泊在这里的。

  但美丽,永远是梦。苦难、坚毅、才是现实。

  家乡,不相信眼泪。守信还款,才能彰显母亲的承诺,也是儿子在"社会"这所大学,交出的成绩单。

  虽然,阿源工资不断增加,但他仍十分勤俭。花每一分钱马克,他都要折算为人民币。

  在德国,自来水可以饮用。六年期间,他没有买过一瓶矿泉水。他只给家里打过六次电话,是每年春节的拜年。

  六年期间,他一直坚持给家人写信。同时,他在"打工"族中,还很另类,坚持写日记。

  阿源说,除了节省电话费,主要是为了提高中文写作水平。

  阿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。六年多,他没买过一件衣服。

  邻居穆勒一家,得知阿源坎坷进取,节俭自律,孝敬母亲。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个中国男孩。

  从此,穆勒夫妇将他们儿子多余的衣服,六年间,不断的送给阿源。

  阿源,也很感恩穆勒一家。福建的"铁观音",已成了穆勒家,每天标配的茶品。

  阿源熟悉环境后,记住姐姐的话,多一门语言,多一条生路。

  他跟老板学会了越南语、粤语。并向邻里、客人学习德语。

  阿源,虽十分节俭,但他却喜欢读书。他买了德汉字典,还买了许多书。《汪洋中的一条船》《罗兰小语》《金庸全集》《亦舒散文、小说》,使他爱不释手。读书,是他最大的兴趣和爱好。

  阿源,很阳光,很灿烂。下工后,任何时候都穿的干干净净,积极参加社区活动,创造机会学习德语。

  由于阿源有语言的天赋,会几种语言,又有礼貌,喜欢读书。

  良好的形象、口碑,也使这家中餐厅,生意越来越好,阮老板高兴的嘴都合不拢。

  阿源,他颠覆了东方劳工固有的形象。

  在德国邻里眼中,他就是一个东方小圣人。受到了大家的尊重。

 

  阿源与穆勒一家在莱茵河上

 向朱总致敬!向一切美好的事物致敬! 选自《士兵为你流泪》by 朱健 点击阅读全文